2024/11/28 6:14:34
我们公司有三大车间,第一个车间a通过将原材料m 进行处理,生产出半成品abc,正确的处理分录是什么?(1)是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a车间100生产成本-制造费用a车间50。dai原材料100,制造费用50,接着借原材料半成品abc,dai生产成本-直接材料a100 ,生产成品-制造费用a50,生产成品-直接人工a50(2)借:原材料半成品abc dai:原材料100制造费用50直接人工50,这两种分录,哪个正确?
应该是你前面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需要通过生产成本来核算
我也是这么做的,那后期领用半成品a可以直接就是当库存商品,分录是借库存商品adai半成品b。领用半成品b再继续在b车间加工,就是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b,生产成本一制造费用b,dai原材料~半成品b,然后借库存商品b,dai:生产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吗?
我也是这么做的,那后期领用半成品a可以直接就是当库存商品,分录是借库存商品adai半成品a领用半成品b再继续在b车间加工,就是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b,生产成本一制造费用b,dai原材料~半成品b,然后借库存商品b,dai:生产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吗?
没问题,等你继续再加工的时候可以这么做账
那这样的话,我的生产成本用记账软件看就大了,你看a车间生产出来的半成品产品里面,生产成本直接材料a是100,后面再进行下一步操作b车间直接材料里面又有其中的一些,感觉重复下成本了呢
两种分录都不太准确。
正确的分录思路应该是:
首先,归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当投入原材料m进行生产时,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a车间)”(假设金额为x,用于记录生产半成品ABC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 - 直接人工(a车间)”(假设金额为y,用于记录生产工人的工资等直接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a车间)”(假设金额为z,用于记录车间的间接生产费用如设备折旧、水电费等),dai记“原材料”(x)、“应付职工薪酬”(y)和“制造费用”(z)。
其次,当半成品ABC生产完成,从生产成本转入半成品时,借记“原材料 - 半成品ABC”,dai记“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a车间)(x)”、“生产成本 - 直接人工(a车间)(y)”、“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a车间)(z)”。
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归集和半成品的入库情况。
那后期b车间领用B产品呢,应该是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dai:原材料半成品b及其他,制造费用,应付职工薪酬b吧。接着就是产品入库,借库存商品bdai生产成本_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这样下来的话,b车间生产成本直接材料里就有a车间的一些成本了,感觉重复下了,导致软件出来的总成本金额数据就不对么
这种情况不会导致成本重复计算的。
当B车间领用A车间生产的半成品B时,你的分录思路基本正确。借“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B车间)”、“生产成本 - 直接人工(B车间)”、“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B车间)”,dai“原材料 - 半成品B”、“制造费用(B车间归集部分)”、“应付职工薪酬(B车间人工部分)”。
在产品入库时,借“库存商品B”,dai“生产成本 - 直接材料(B车间)”、“生产成本 - 直接人工(B车间)”、“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B车间)”。
成本不会重复,因为A车间的成本已经归集到半成品B的成本中了,B车间领用半成品B后,是在半成品B的成本基础上继续归集B车间发生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其他成本,软件计算总成本时,应该是按照生产流程逐步累计各环节的成本,只要分录正确,成本核算方法合理,就能够准确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
不过,要注意成本核算方法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比如采用的是逐步结转分步法还是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不同方法,会对成本核算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软件计算出来的数据不对,可能是成本核算方法设置错误、分录录入有误或者软件本身的计算逻辑设置问题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稍等,我看看你们上面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