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答疑老师:哈哈老师
您好,正常入账,只是这些费用不能税前扣除 查看全部回复
问答已结束!
浏览:1107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王苗苗老师
企业所得税汇算吗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849 0赞 0评论 收藏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充电站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实物的,不属于无形资产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098 0赞 0评论 收藏
为什么首期租金要全部扣除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476 0赞 0评论 收藏
转让的什么呢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822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安叔老师
只能更正之前申报的人员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025 0赞 0评论 收藏
收到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982 0赞 0评论 收藏
你好,如果单位与下岗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只是出于某些原因继续为其缴纳社保,这种情况下,下岗职工不再属于单位的在职职工,不计入残保金的计算范围。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031 0赞 0评论 收藏
你好,你们个体户不需要缴纳的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762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现在都是电子发票不能作废,只能是红冲了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746 0赞 0评论 收藏
查账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总额 - 成本、费用及损失。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其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按照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税率表执行,税率为5% - 35%的超额累进税率。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278 0赞 0评论 收藏
申报经营所得C表,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登录系统 在浏览器打开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使用个人所得税APP扫码登录,或者输入证件号、密码登录系统。 进入申报界面 登录后依次点击【我要办税】-【税费申报】-【经营所得(C表)】开始申报。 确认被投资单位信息 选择申报年度,点击【确定】,系统会显示所有被投资单位的信息,在【汇总地】选择其中一处办理汇总申报,确认后点击【下一步】。 核对计税明细 系统会自动从前期填报的“经营所得(B表)”获取所有被投资单位相关数据,自动计算出汇总申报后的“应补(退)税额”。可对“计税明细”相关项目进行仔细核对。如果数据需要更正,可点击“应调整的个人费用及其他扣除”“应调整的其他费用”等板块对应的【修改】按钮,据实修改,更正成功后点击【确定】。 提交申报 申报数据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申报】,系统会显示“申报信息提交成功并已保存”。如果需要补缴税款,可点击【立即缴税】,选择三方协议支付、银联在线支付、银行柜台支付或扫码支付缴纳税款。如果存在应退税额,可以点击【申请退税】,选择退税银行卡,点击【确定】后申请退税。 需注意,要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完成申报。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769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夏老师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152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这种情况个人出租汽车,自己去税务局大厅代开租车发票就成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315 0赞 0评论 收藏
答疑老师:andy老师
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吗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33 0赞 0评论 收藏
你好,正常税率是3%,,只是现在优惠政策税率是1%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19 0赞 0评论 收藏
水利基金的计税依据一般是不含税销售收入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639 0赞 0评论 收藏
当出现“上一属期按照六万扣除减除费用,请继续保持或者从1月份开始更正”的提示时,可按以下情况处理: 继续保持 如果上一属期的扣除金额正确且没有变化,选择“继续保持”即可,系统会自动按照之前的设置继续扣除。 从1月份开始更正 如果发现之前的扣除有误,或者需要调整某些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可选择“从1月份开始更正”,以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1.?切换至1月所属期: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在首页将税款所属月份调至本纳税年度1月。 2.?进入综合所得申报界面:点击【综合所得申报】,点击【4申报表报送】—【更正申报】。 3.?修改减除费用扣除设置:点击【1收入及减除填写】-【正常工资薪金所得】,点击【更多操作】-【减除费用扣除确认】,将需要一次性扣除6万元减除费用的纳税人在【是否直接按照6万元扣除】栏次的【否】修改为【是】,点击【确认】。 4.?重新计算税款并发送申报:点击【2税款计算】—【重新计算】,然后点击【4申报表发送】—【发送申报】,完成更正申报。 5.?切换至当前月份并申报:切换到本月所属期,打开【综合所得申报】,核对【减除费用扣除确认】名单内该纳税人在【是否直接按照6万元扣除】栏次选择【是】,完成申报即可。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063 0赞 0评论 收藏
在经营所得税C表中,合伙人比例通常是指每家公司的合伙人各自所占的比例,而不是多家公司合计的比例。每个合伙人应根据其在各公司中的具体比例,分别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944 0赞 0评论 收藏
您好只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的数字统计一下以后再去纳税申报 查看全部回复
浏览:1432 0赞 0评论 收藏
公众号:会计宝
发送验证码 60s后重新获取
账号密码登录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手机快速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返回登录
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